更新时间:2025-11-10 17:02:54
新浪潮的镜头重新书写女性在爱情叙事中的能动性之后,影史上逐渐开始出现敢爱敢恨、主体性极强的女性角色。《布达佩斯之恋》也在此适用,只不过最后伊罗娜并没有像凯瑟琳一般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都是三角恋电影,都是二战背景,和《祖与占》不同的是,三人的关系和谐得有点过于美好,反而令人不安。果然,纳粹的到来成了打破平静生活的重重一击。
贯穿全片的曲子,其实是希区柯克式的麦格芬。在片头便抛出悬疑线索让观众不禁追问此曲是否真的是一个诅咒能够悲伤致命。于是乎,镜头拉近到那张黑白照片(有着《闪灵》里的照片一般,隔着时代的陌异感),伊罗娜美丽的面庞拉开了故事的序幕。钢琴师作出令人沉醉的曲子,接二连三地传出听众自杀的噩耗,而他也最终死在了所爱之人的美妙吟唱之下。之后我们也感慨,萨博怎能料到当年他跳河救的德国摄影师如今成了纳粹军官,还把自己送进了集中营,连自杀的权利都被剥夺。曲子作为麦格芬在故事最后又一次出现,作为笼罩着欧洲的二战虽过去了,而一桩私人恩怨必须现在被了结。
时事的变换和无常令人唏嘘,不变的是纯粹的爱和生命(创造力)的希望。伊罗娜在读完信之后依然抱着极大勇气活了下去,而命运的安排让她获得了一个新的生命。餐厅也活了下去,曲子也飘扬依旧。从传说的诅咒变成了一段报仇雪恨的挽歌,似乎也暗示着阴霾的褪去。Ein Lied von Liebe und Tod.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一部不一样的华语战争电影
爱与死亡之歌,与另一种《祖与占》
